2017年,是變革更易的一年。放眼四周,見證政治領袖更替;回望歷史,追想先賢改革教會。而2017年,亦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,以及六七暴動五十周年。在這些新聞與歷史大事件之間,我們也經歷小變革,開展新嘗試,推出CGST MAGAZINE。我們期盼,以文字向這紛擾碎裂的世代發出縱是微小、卻出於關切的呼喚;我們致力,從信仰角度辨識、整合及反思當前處境,讓正在此間浮沉掙扎的你我,一起思考與實踐。
Month: February 2017
在職信徒,他們在教會的處境有點像Edvard Munch 的The Scream (1893) 。主角恐慌地尖叫,可是在後方的行人,好像聽不見,如常地閒適度步,主角叫聲彷彿被活埋,他的容貌和體態扭曲,看似快要被同樣扭曲的背景溶化,失去身分,失去聲音。
2016年可算是一個充滿政治意外的一年。先是六月英國在公投中決定脫離歐盟。儘管事前的民意調查顯示脫歐和留歐的人氣相若,但保守黨政府和大部分社會精英都反對脫歐,多數政治評論員亦認為市民總不會草率投票。但結果卻是出人意表。推動公投的首相卡梅倫,也要旋即辭職。
「社會撕裂」可說是近年來形容香港社會狀況的常用詞。的確,這城市似乎籠罩着不安、壓抑與鬱悶的情緒,對立紛爭更是屢見不鮮。為免傷和氣,又或為維護表面和諧,有人會選擇避談個人立場。只是,面對人與人、群體與群體之間因政見不一而生的隔閡,壓抑自己想法、閉口不言又是否最好?
兩年前的雨傘運動凸顯了香港社會內在的矛盾和撕裂,許多基督徒以不同方式參與不同層次的社會行動,表達他們對社會議題的關注。本文嘗試從默觀與行動來看基督徒在社會運動的參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