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期內容
Month: December 2017
貧富懸殊,肯定不是香港特有的社會現象,但高達 0.539 的堅尼系數(2016)卻是本港自 1971 年有記錄以來的新高 1。誠然,由於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,全球貧富懸殊狀況在過去 30 年已明顯改善;然而歐、美等已發展國家的國內經濟不均情況,卻普遍加劇。究其成因,相當複雜:從工業到知識型經濟的轉型、以戴卓爾和列根為代表人物的自由市場主義興起,以及環球資本市場一體化等,皆為重要因素。而這些因素同樣影響香港的發展。
當低下階層想以拾廢紙來謀生的機會都可以隨時被扼殺,當廉價劏房、住貨櫃箱都被當成是一份恩賜,就算香港真的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、是國際大都會、金融中心,又能為這片土地帶來多少榮譽或自豪感?
2014 年 3 月,英國《經濟學人》雜誌有關「裙帶資本主義」(crony capitalism)的調查顯示,香港富豪從事一些高度壟斷,倚靠政府提供有利政策的行業所取得的財富,佔 GDP 的 60%,在 23 個國家和地區中高踞榜首,比率遠遠拋離第二位俄羅斯的 18%。
有次聚會,聽見某堂會牧養團隊的分享,他們為支持團隊中有經濟困難的成員,籌集奉獻,成立一個名為「建立人基金」,互助同行。這則分享,一直教我念念不忘,觸發我對「慈惠金」意義的再思。
「裸命時代 使命尋索」青年培靈會可以說是一場非一般的培靈會,中神首次嘗試以話劇形式宣講信息,當中有九位同學及三位老師參與演出,並邀請了兩位有話劇及電影經驗的校友擔任顧問。近 10 個月時間籌備及排練,雖然花了相當大的人力物力,但當看見到有逾 720 位年輕信徒出席聚會,並聽到他們在話劇後的積極回應,一切也是值得的。我們相信話劇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,並透過老師的宣講,鼓勵他們在當下處境,反思信仰的意義,並以行動尋索上主的召命。
不管哪個角落或階層,從事哪種事務或與何人交往,只要參與共同生活,我們都必須留心並竭力捍衛共善(common good),在置身的領域中,不畏艱難地明確表達和商討所認同的價值,不隱遁於專業主義的帷幕之內,而是努力闡述和證明自己的觀點,亦聆聽別人的闡述和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