討論《耶穌的女門徒》以先,我們必須要明白,它並非要重構馬利亞的歷史事跡。既然它的大部分內容出於想像,我們就不能以歷史角度來評論故事有否忠於史實,只可嘗試捕捉電影想要傳遞的信息,並評價這些信息及其表達手法是否適切。究竟這齣電影要傳達甚麼信息?
Month: March 2018
今天的我們,能給年青人留下培育心中夢想、尋索人生召命的空間嗎?能把青春的年代還給他們,讓未來、社會、現實、計算不會過早地到來,把「現在」尚未萌芽的夢想與召命擠壓掉,而讓他們有青春可以揮霍、有時間可以探索?
教會信徒的生命成長,與他們在家裡如何生活,二者不可分割。這充分顯明了所接受的教育和學習到的知識,確可創造並建立起一個群體,且需要群體本身不斷培植。
面對青少年成長需要,成年人的責任並非代他們排除萬難,而是訓練他們獨立思考,培育他們的自信及自我應變能力。以此比照現今教育制度,卻使師生們皆缺乏時間及空間思考。
三年共處與學習,造就了那位言語障礙的同學,自薦參加成為「福音DJ」,站上早會講台,傳講信仰;也造就了那位向來自我的同學,在團契聚會上,公開感謝曾經幫助他的朋友;亦造就了那位讀寫障礙的學生鼓起勇氣,掛著笑臉,敢於面對功課和默書,考試期間更連飯也不願吃,主動找同學一起溫習,期望將勤補拙。與此同時,這課室也肯定了那些常常協助同學的好小子,讓他們親歷持續助人的好處。看著他們紛紛成為領袖生,成績名列前茅,卻依然謙虛待人。而最重要的是,我們造就了一班團結的小伙子,儘管這試點計劃已告終,直到今天,他們仍經常抓住空檔,相聚一起。